• <b id="rv9ql"><tbody id="rv9ql"></tbody></b>
  • <b id="rv9ql"></b>
  • <b id="rv9ql"></b>
  • <tt id="rv9ql"><address id="rv9ql"><optgroup id="rv9ql"></optgroup></address></tt>
  • <b id="rv9ql"></b>
  •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高考資訊 > 正文

    高中地理知識點一覽

    更新時間:2023-03-22 17:08:57 來源:高考知識網 www.www.gdjypq.com

    高中地理知識點一覽1篇

    第一章 人口與環境

    第一節 人口增長模式

    1、人口增長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2、生條件,婦女就業狀況,婚姻生育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戰爭,自然災害,人口政策等。

    高中地理知識點一覽

    第二節 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

    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土地。礦產資源。森林 環境人口容量的制約因素:資源(成正比)、科技發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個特點:臨界性。相對性。警戒性。

    第三節 人口遷移

    人口遷移的判斷:空間位移;變更居住地;永久性 人口遷移的類型(按是否跨越國界):國際遷移、國內遷移

    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的影響

    對人口遷出地:減少遷出地人口密度、緩解人口對環境的壓力

    有人才、勞動力的流失 對人口遷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經濟發展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對環境的壓力增加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自然:氣候,土壤,水源,地形,資源 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通訊發展

    政治:政策。戰爭,政治中心變更,

      第二章 城市與環境

    第一節 城市空間結構

    城市區位因素

    自然:地形 平原,高原,山谷 氣候:中低緯(溫度)。沿海(降水) 河流,供水,運輸,軍事

    人文:礦產。交通。旅游。政治。宗教?萍。

    商業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離的影響最大

    工業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離的影響最小

    OA商業付租能力最強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強 BC工業付租能力最強

    城市等級越大,數目越少,服務范圍越大,服務種類越多,級別越高。

    第二節城市化過程與特點

    城市化的標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逐漸轉移。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發達國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開始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發展中國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發展快, 城市化的一般規律: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第三章 區域產業活動

    第一節 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和區域聯系 生產協作聯系:工序—協作(布)工業聚集部件—生產(車)工業分散 商貿聯系:區域貿易。國際貿易

    第二節 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區位因素:自然因素:氣候:熱量,光照,降水量。

    地形、土壤,河流

    科技:勞動力,科技裝備,生產技術,種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

    種植水稻區位條件:

    ①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②地形:平原地區,地勢低平

    ③人口: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④科技

    特點:

    ①小農經營,人均耕地少。

    ②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

    ③機械化和科技水平較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第三節 工業區因素與工業地域聯系

    原料指向型工業 制糖業、水產品加工業、水果加工業 所需工業原料豐富的地區

    市場指向型工業 瓶裝飲料業、家具制造業、印刷工業 接近產品消費市場的地區 動力指向型工業 有色金屬冶煉工業、化學工業 能源供應充足的地區

    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制鞋工業 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區 技術指向型工業 集成電路、航天、航空、精密儀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的地區。

    工業布局:1、遠離河流上游

    2、分布在盛行風下風向

    3、盛行風垂直郊外

    4、最小風頻上風向

    工業聯系

    (1)投入——產出(工序)

    (2)輕,薄,短,。ú考

    第四節 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運輸方式 優點 缺點

    鐵路運輸 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修筑鐵路造價高,消耗金屬材料多,占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公路運輸 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的運輸方式。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

    水路運輸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 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影響大

    航空運輸 速度快,運輸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且設備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第四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部分資源短缺趨于枯竭,人均資源擁有量減少 生態破壞,生物多樣性受損 環境污染,人類生存環境質量下降

    第二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古代 地理環境決定論→人定勝天→天人合一

    現代 地理環境決定論→可能論→適應生態和和諧論→可持續發展論(20世紀80s)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可持續發展:它既滿足其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發展的觀念,公平的觀念,環境的觀念,權利的觀念 第四節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

    1、控制人口規模

    2、轉變發展模式

    3、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協調人地關系,從我做起

    高中地理知識點一覽2篇

     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風)

    2、筑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流經平原,水流平緩

    2、氣候: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冰期短

    3、河道:寬闊平直,水深

    【社會經濟條件】

    流域內人口多,經濟發達,聯系密集,運輸量大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治理原則

    上游:調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庫、植樹造林

    中游: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廣,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征(a、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b、干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征(該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與解決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

    【人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解決措施

    1、開源: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節流: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業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如:噴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實行水價調節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于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量大)

    2、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遷情況,盡量減少淹沒居民點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水庫的作用

    1、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

    2、有利于發展水產養殖業

    3、有利于發展旅游業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發電價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運價值

      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溫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于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

      衛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隧道的選址條件

    要選擇在背斜處(a、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b、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云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新農村的建設方向

    1、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綠化,有計劃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商品農業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民


    高中地理知識點一覽3篇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于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云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于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于降水特征、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于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征(取決于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

    4、空氣密度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征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于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農耕,有利于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供水、運輸功能)

    4、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

    2、政治因素

    3、軍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開山、筑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盡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適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運營時間(盡量修筑橋梁、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適用于:國道>)

    3、其他(盡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交通線路修筑的積極意義

    1、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絡,使交通便利通達

    2、加快了物資流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政治:鞏固國防、保持穩定、促進區域繁榮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絡的通達度):便于物資、人員、信息交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工業區經濟綜合整治措施

    1、調整工業布局,發展新興工業及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保證各業平衡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各類資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

    4、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絡

    5、發展科技,提高生產水平,繁榮經濟社會地理3

    制服丝袜人妻无码每日

  • <b id="rv9ql"><tbody id="rv9ql"></tbody></b>
  • <b id="rv9ql"></b>
  • <b id="rv9ql"></b>
  • <tt id="rv9ql"><address id="rv9ql"><optgroup id="rv9ql"></optgroup></address></tt>
  • <b id="rv9q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