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十年后,英國國內出現了一股特殊的論調,一群曾經任職于東印度公司以及有過在中國工作經歷的法官、軍人、政客甚至商人,極力向英國政府推薦一種來自中國的古老制度---考試。
英國人將這種制度稱之為“文官考試”制度,也就是我國古代的“科舉”。這些人之所以極力推薦,是因為當時英國還在實行落后的“推薦”方式來選拔人才。
這種做法有點類似于我國隋唐之前,以出身門第推薦人才的方式,也就是說只有貴族、官宦子弟才能得到被重用的機會,普通人即便再有才華也很難出頭。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英國方面終于確定了世界上第一套以文官考試方式為核心選拔機制的公務員系統,而其本質就是借鑒了中國的科舉制度。
不過,在1904年7月4日,清廷舉行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科舉考試,從那天之后,科舉正式終結了它的使命,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即便是在今天,考試依舊在中國社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考則是我國眾多考試中最為重要的一次大考,其試卷也被列為國家機密,開考前受到執法部門嚴格保衛。
從本質上講,今天的高考就是古時科舉的延續,只是形式上發生了變化,不再以一次考試成績任命行政職務,而是學生繼續接受教育的一次優化篩選。只是這次篩選異常重要,也被很多家庭視為“命運之考”。
盡管考試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盡管今天的人們無比重視高考,但是這高考一路走來也不是一帆風順,也曾經歷波折起伏,這其中還有許多值得人們深思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之后,*極為重視教育問題,于1952年恢復了高考,只是當時情況非常復雜,參加考試的人數和高校數量都比較少,形式也可今天有所不同。
新中國第一次高考于1952年8月15、16、17日三天舉行,與大家的第一感覺可能有所不同,那時候的考試比今天要難得多。
所謂的“難”,并不是題目難度大,而是相對于當時全國普遍的年輕人,要求著實太高了。
當時的高考共有8個科目,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或俄語)、歷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學和生物。
和今天的考試細分科目基本一致,但是要注意的是,這8科每個人都要考,沒有文理之分。并且每科的考試時間都是100分鐘,三天考完,然后立即進行實習操作和面試。
1952年,朝鮮戰爭還沒有結束,全國有一大半的人是文盲,可想而知,能夠有機會學全這8科的人就已經很少了,能夠考上大學的人被稱為“天子門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盡管要求特別高,但是這高考還是給國家選拔了大量的人才,而且幾乎全是頂級人才,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大學生”便成了精英的代名詞,直到今天,人們提到大學生時還是有一種特殊的感覺。
這個高考一直持續到1966年,情況發生了變化。毛主席在大學生畢業生中發現了一種不太好的現象,大學生普遍不愿意被分配到工廠或農村等基層單位,都想留在機關享受清閑工作。
并且,大學生拼命往大城市擠的情況也非常嚴重,這與*重視工農,重視勞動的方針政策是矛盾的。
當時我國受到國外的嚴密封鎖,*號召全國人民自力更生,很多工作都需要基層加倍努力,還需要進行原始的體力勞動才能勉強維持國民生產。
大學生是受人尊敬被人羨慕的群體,這個群體如果完全脫離的群眾,將來是做不好接班人的,因此毛主席當時認為大學生需要接受工農群眾的再教育,于是決定推遲當年的高考,發起了上山下鄉運動。
原本只是決定高考推遲半年,但是后來形勢發展非常迅猛,恢復高考一事就被擱置下來了。
但是當時的高校并沒有關閉,每年也有大學生入校,只是這些人并不是通過考試入學的,而是通過一種叫“工農兵推薦”的方式獲得名額。
這種方式不是以知識選拔為標準,所以很多人是革命運動的活躍分子,但在學習方面并不擅長,也沒有足夠的基礎,因此高校優秀大學生非常缺乏。
1975年,鄧小平復出之后,認識到國內急缺高級人才,當時的高校由于無法獲得優質生源,很難大批量地培養精英人才。
因此他和周恩來商議了關于恢復高考的事情,只是當時情況比較復雜,并不是恢復高考的合適時機,但這件事情卻深深地印在了鄧公的心里,久久難忘,時時惦記。
1976年,周總理、朱德總司令和毛主席先后逝世,隨后四人幫被粉碎,文革結束。鄧小平再次復出負責領導工作,盡管困難重重,千頭萬緒,但鄧公一開始就在為恢復高考的事情著急。
1977年8月4日到8日,鄧小平主持科學和教育工作者會議,共邀請了33位代表參加。在會上,無論是科研領域還是高校都對年輕人才表達了急切的渴望。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表示,他已經上了年紀,只能帶帶學生,做做指導。搞科研歸根結底還是要靠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尤其是那些天賦秉異,又刻苦鉆研的優秀學生,可是現在一個都沒有。
在場的其他老科學家和教育代表都表達了類似的看法和感慨。
隨后,教育部部長劉西堯又做了關于1977年高校招生工作的報告,按照計劃,當年依舊有一大批工農子弟兵將受到推薦進入大學校園學習。
聽完這份報告之后,全場陷入了沉默之中,實際上大家都是內行人,深知這個推薦制度的缺陷,也正是由于推薦的原因,導致很多優秀的學生進不了高校。進入高校的人又不是學習的料。
而當時鄧小平也陷入了片刻沉思,他并不是在想推薦制度的優劣,而是在計算恢復高考還需要多長時間。
就在此時,鄧小平看到武漢大學副教授査全性突然把手高高地舉了起來,看來他有話要說。
鄧小平立刻讓他發言,査全性一站起來就直接說他不同意繼續使用推薦入學這種方式。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有很大的弊端,負責選拔的干部根本不會去考察學生的資質和基礎,只考慮自身利益。
如此這樣被選出來的學生進入高校,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大部分不是在游玩就是依舊想著鬧革命。而那些真正有學識,有天賦的好苗子卻得不到上大學的機會,只能從事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勞動。
日期 | 時間 | 科目 |
---|---|---|
2022年6月7日 | 09:00-11:30 | 語文 |
15:00-17:00 | 數學 | |
2022年6月8日 | 09:00-11:30 | 文科綜合/理科綜合 |
15:00-17:00 | 外語 |
滁州高考志愿填報機構有哪些 排名前三名單
時間:2023-05-31 17:39:25黃山高考志愿填報機構有哪些 排名前三名單
時間:2023-05-31 17:38:28安慶高考志愿填報機構有哪些 排名前三名單
時間:2023-05-31 17:37:20銅陵高考志愿填報機構有哪些 排名前三名單
時間:2023-05-31 17:36:24淮北高考志愿填報機構有哪些 排名前三名單
時間:2023-05-31 17:35:29馬鞍山高考志愿填報機構有哪些 排名前三名單
時間:2023-05-31 17:33:27